聯(lián)系我們 CONTACT US
潮州石牌坊,村口牌坊類型多種,有府治縣治、府學(xué)縣庠、忠孝節(jié)義、功德、科舉、賜封、記勝等等,或表明街道、集市名稱的牌樓。據(jù)初步查考統(tǒng)計,潮州古牌坊共有152座。僅昔日長不不足二里的繁華太平路,47座牌坊依次毗鱗。幾乎是每巷一亭,百步一坊,為全國絕無僅有的石坊林、牌坊街。
昔日潮人視“橋頂吃炒面,大街看亭字”為賞心樂事之一,從一個側(cè)面說明在潮人心目中,石牌坊與湘子橋是銖兩悉稱。為推動“文化潮州”的建設(shè),提升名城的文化品位,潮州市委、市政府決定在太平路重新修復(fù)古牌坊中之22座的工程,以原址、原貌、原工藝為基本原則,力求恢復(fù)古牌坊的真實歷史面貌和藝術(shù)特色。
昔南宋潮州知州常祎嘗說:“利眾者易興,謀眾者易成”。值此昌明盛世,在社會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,古牌坊必將與廣濟橋一起重?zé)ü獠?再展芳華。
筆者不揣淺陋,對將修復(fù)的古牌坊一一作個簡介,著重探討“坊眼”文字,不當之處,懇請指正。至于順序,按民間說法“頭亭巷,二亭腳”,是從南向北;若以乾隆《潮州府志》,雍正、光緒《海陽縣志》記載,則自北至南,潮州牌坊街修復(fù)工程籌建委員會編《潮州牌坊街修復(fù)工程》也從之。今以后一種次序來介紹。

四進士坊
乾隆《潮州府志·坊表》云:“四進士坊,在大街。為明正德丁丑科進士蕭與成、陳大器、薛侃、蘇信建?!泵髡露〕鬄檎率?1517)。
四進士坊,在今市區(qū)太平路四進士亭巷口。坊字兩面同。
文宗方伯坊
乾隆《潮州府志·坊表》云:“文宗方伯坊,在大街。為福建左布政黃琮建。”
“文宗方伯”坊在今市區(qū)太平路軍廳巷口南側(cè)。北鐫“皇命三錫”。
狀元坊
乾隆《潮州府志·坊表》云:“狀元坊,在大街。為嘉靖壬辰科狀元林大欽建?!?/p>
“狀元坊”在今市區(qū)太平路鋪巷口。坊字兩面同。。
圣朝使相坊
光緒《海陽縣志?建置略四》載:“圣朝使相坊,在鋪巷口,狀元坊次。為進士、太子太保、直隸總督鄭大進建?!狈蛔直辩潯榜魅a”。
理學(xué)儒宗坊
乾隆《潮州府志·坊表》云:“理學(xué)儒宗坊,在大街。為吏部郎中唐伯元建?!?/p>
“理學(xué)儒宗”坊在今市區(qū)太平路羊玉巷口。坊北鐫“銓曹冰鑒”。

柱史坊
乾隆《潮州府志·坊表》云:“柱史坊,在大街。為御史許洪宥建?!?/p>
“柱史坊”在今市區(qū)太平路柳衙巷口。坊字兩面同。坊鐫“明正德丁丑夏為御史許洪宥建?!闭露〕鬄檎率?1517)。則時許洪宥尚在世。
三世尚書坊
乾隆《潮州府志?坊表》云:“三世尚書坊,在大街。為贈太常卿林瓚、子林喬樌及孫戶部侍郎贈尚書林熙春建?!?/p>
“三世尚書”坊在今市區(qū)太平路分司巷口,坊南鐫“四朝大老”。
宗伯學(xué)士坊
乾隆《潮州府志?坊表》云:“宗伯學(xué)士坊,在大街。為南京禮部尚書黃錦建?!?/p>
“宗伯學(xué)士”坊在今市區(qū)太平路載陽巷口。坊北鐫“三世宮端”。
